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同平型关旅游攻略路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同平型关旅游攻略路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平型关在地图上的位置?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处的平型岭脚下。平型关城占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000米多。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上,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
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这就是后来的城堡。
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而在南北两侧的山岭上,长城尚存。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
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
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而过,东连河北紫荆关,西接山西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处的平型岭脚下,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南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址尚存。[1]
平型关在繁峙还是灵丘?
平型关的地理位置是在灵丘县与繁峙县交界。
平型关是明朝内长城沿线上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和忻州市繁峙县交界处的平型岭脚下,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明朝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城堡。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于关堡遗址),南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址尚存。
平型关的由来?
平型关位于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 平型岭,明时为内长城的重要关口之一。 平型关之称的由来有个演变过程。此关在古代是一个寨,地形 如瓶形。因而称之为“瓶形寨”。 金代称之为“瓶形镇”。到了清代, 以音同字不同统称为“平形岭关”,后又把岭字去掉,称之为“平型 关”。 平型关之称即由此而来。 平型关现存关城为明正德六年(1511年)所建,万历九年 (1581年)增修。 城门坐西向东,高4米。城门匾额上书“平型岭” 三字,关楼已毁。 平型关向来为晋北交通要冲,1937年9月八路军 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的战斗,取得了抗日首战告捷, 歼灭日军一千多人,击毁汽车百余辆,缴获大批武器和军用品,沉 重地打击了日军的气焰,史称“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曾名瓶形寨、平型岭关等)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这里因发生了著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是中国抗日战争第一个大胜仗的遗址,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军事博物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同平型关旅游攻略路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同平型关旅游攻略路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